2004年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来源:南充日报网

2004年,全市人民在中共南充市委的领导下,紧紧抓住发展机遇,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积极实施三个转变,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受住了土地和资金要素制约、能源供应趋紧和运输治超以及突如其来的“9·3”暴雨灾害等严峻考验,宏观调控初见成效,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有所缓解,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保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良好发展势头。经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如期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实现市内生产总值307.09亿元,增长12.8%,超计划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8:29.7:38.5调整为32.5:31.1:36.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3797万元,同口径增长3.4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02亿元,同比增长24.5%,超计划2.5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82亿元,同比增长16.8%,超计划2.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08元,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2345元,增长15.1%;新增城市就业岗位3.8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233目标》战略,扭住培育壮大“五业经济”不放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投入大幅增加,新的亮点不断涌现,农村经济出现关键性变化。

1、农村政策落实较好。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业税减免、退耕还林等政策,兑现粮食直补资金,减征农业税及附加和“两工”以劳折资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市农民人均负担控制在30元以下,较上年减少31元。

2、农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7.76亿元,同比增长7.4%。全年粮食总产量295.68万吨,增长2.4%;油料总产量31.3万吨,蔬菜总产量288.65万吨。“五业经济”发展较快。畜牧业产值85.29亿元,增长6.7%,占农业总产值的50.8%;蚕业产值1.67亿元,增长2.0%。

3、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特色农产品区域规模化种植初步形成,全年共建基地60个,种植面积达 25万亩,产量达48万吨,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4户。

4、农村专合组织亮点频现。培育形成了1000多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高坪区竹业协会、南部县先锋蚕业合作社、“中农合创”项目等典型农村专合组织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5、农村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全年投入农业各类资金6.76亿元,比上年增加37.5%。全市新增乡村公路1425公里,加固了114座病险水库,新增有效灌面2.9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15.2万亩,解决了16万人、2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一批病害水库、农村人口饮水、节水灌溉等项目完成了前期工作;新成立80个农村图书室,为农村购置计算机50台。

6、农村劳务收入实现新突破。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148万人,比上年增加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5亿元,比上年增加8.5亿元,农业人口人均增收137.7元;培训劳务人员52万人,比上年增加30万人;全市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3900人,新办企业2500个,投入资金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6%、84.19%和17.14%。

(二)坚持工业兴市不动摇,围绕“壮大石化,做强汽配,提升轻纺,发展水电,培育高新”的发展思路,突出对外开放、技术进步、企业改革、增大投入等工作重点,努力化解资金紧张、能源短缺、成本上升等突出矛盾,工业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好转。

1、工业兴市环境进一步优化。突出工业经济发展主题,出台了《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做强工业的决定》;制定了《南充工业发展规划》(2004年至2008年)。进一步强化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强化环境治理,规范对企业的各种检查、收费行为,落实各项减负措施。工业兴市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做强工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发展工业经济的环境更加优化。

2、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全市已涌现出分别以炼化总厂、东风汽车、贤成嘉纺、润丰食品、张飞牛肉、同人华塑等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石化、食品、丝纺、汽配及建材齐头并进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促进了工业总量的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48.72亿元,增长31.2%,增幅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完成销售收入151.35亿元,增长38.2%,增幅同比加快9个百分点。

3、工业经济运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6.64亿元,增长21%,比上年加快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4.27亿元,增长28.5%。产销率为99.04%,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8.72亿元,增长41.6%。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7.94%,同比上升了22.8个百分点。

(三)坚持投资拉动经济,项目带动发展的理念,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努力启动民间投资,广泛争取银行贷款支持,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适度快速增长。

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长迅速,分别占总投资的69.5%和46.5%。第一产业投资2.51亿元,同比增长10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6亿元,同比增长21.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3.97亿元,同比增长17.4%。

2、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高坪机场、绕城高速东段、南广高速公路、S101建盐路、阆中马哮溪大桥、318线打铁垭至青莲段改造、市江东大道和南充大剧院已建成投入使用或即将竣工。仪陇县城搬迁已累计完成投资2亿多元。嘉陵江梯级开发工程顺利推进,全年完成投资11.6亿元,累计实现投资36.7亿元。

3、经营城市取得重要进展。市政府1号办公楼投入使用,出让土地总价款超过20亿元,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全省经营城市会议在我市召开,建成大城市目标提前实现,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4、千方百计抓好国省投入。全年为嘉陵江防洪堤、高坪机场等148个重点项目争取国债、中央和省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3.997亿元。

5、加强了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大力推行“四项制度”和“五项管理”,加大了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审计、稽查力度。

(四)积极落实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服务业快速发展。

1、商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市商贸流通业实现增加值28.9亿元,同比增长15%,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30%,占全市GDP的11.5%。

2、旅游业持续发展。旅游景区(点)建设实现新跨越,阆中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取得圆满成功,完成“朱德纪念馆”入口景点建设,西山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竣工。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98.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22%。

3、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现代流通方式的主导作用增强,连锁经营企业零售额增长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均增幅;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教育、文化、体育等消费进一步升温,汽车、住宅、信息产品等高档耐用消费品销售增长呈较大幅度提高。

(五)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带动、项目牵引、品牌创新等多项措施,着力于简化办事程序,培育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优势,着力打造好项目平台,以全新的思路、扎实的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1、对外贸易增长势头强劲。全市累计完成出口总值1.4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5%。其中直接出口5191万美元,同比增长47.4%。全市有直接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2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5家。直接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的企业有4家,其中,四川嘉美印染有限公司直接出口已超过1500万美元,南充新兴外贸进出口公司直接出口达到了1247万美元。外派国际劳务1384人次,比上年增长14%,收入10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

2、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市共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协议1400个,履约650个;协议引进资金160亿元,到位资金38.5亿元。腾辉水泥、深圳斯太尔、嘉祥丝绸、光彩大市场等20个项目投资大、建设快、资金到位好;上风风机、美华尼龙、金华纺织、金嘉服装、人本轴承等12家已落户企业纷纷扩大规模,增加投资;特别是南部县长岭肉食品厂、蓬安县万头生猪良种繁殖基地、西充县万亩麻竹基地、营山县800亩优质葡萄园等近3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六)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积极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制定和落实对农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切实抓好城镇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86万人,比计划目标高0.56万人。加强社保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三大保险的参保人数达61.69万人,同比增加3.39万人,已有14.9万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正开始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加快了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9个县级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项目纳入了国家建设计划,落实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41个,使这些乡镇基层卫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增强。继续推进普通高中扩招,改扩建教学实验用房7万平方米,新增学生5000人;加快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进程,在1107所中小学校设置了卫星教学收视点、教学光盘播放点和计算机教室;继续加大了对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安排中小学危房改扩建项目1017个,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

3、文化、体育等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文化、体育设施逐步完善,南充大剧院建成并投入使用。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广播电视以及邮电通讯、外事、侨务、对台、档案、老龄及残疾人事业、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工作都有新的发展。

4、生态和环境建设步伐加快。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 14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33.2%。市污水处理厂、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阆中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已进入工程扫尾阶段,完成了5个县级污水和垃圾环保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使我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节选自:南充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南充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