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遵义在线 http://www.zyol.gz.cn 2005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紧密结合遵义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继续推进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加快遵义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预期目标,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综合 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评估,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2.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增幅是自1991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4.44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52.61亿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5.27亿元,增长15.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3:37.0:35.7调整为26.0:37.9:36.1,二三次产业的比重比上年上升了1.3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5421元,比上年增长13.7%。 市场物价保持稳定。除生产资料价格起伏较大外,居民消费品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市居民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2%,分类变化情况如下: 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指标名称 2005年物价指数 比上年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100.2 0.2 劳动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在岗职工26.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316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183元,比上年增长2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不够稳固,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投资积极性较高,但建设资金供应困难;油电煤运价格上涨较快,企业承受能力较弱;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还比较严重;县乡财力比较薄弱;部分城乡居民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80210公顷,比上年增加16822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5267公顷,比上年增加4083公顷;烤烟种植面积59663公顷,比上年增加206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18000公顷,比上年增加8399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321.65万吨,比上年增加0.94万吨,增长0.3%;油菜籽产量26.47万吨,增长1.4%;烤烟产量8.98万吨,增长7.2%。 200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完成造林面积4.20万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44万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4355吨,乌桕籽1147吨,棕片1308吨,竹笋片6159吨,花椒1452吨,板栗968吨等。 畜牧业稳定发展。主要畜产品和水产品都保持增长。 主要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46665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7.5%。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09.7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6.9%。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17.11万吨,增长4.0%,农村用电量59619.7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0.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23.02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1.12亿元,增长19.9%。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2.29亿元,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8.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4%和23.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73.54亿元,增长20.4%;股份企业完成增加值29.32亿元,增长33.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21亿元,下降1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4.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6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4.95亿元,增长51.6%。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88.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9.8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9%。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5亿元,增长11.9%;电信业务总量12.07亿元,增长16.6%。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23.32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5.73万户,比上年增长23.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3.65万户,比上年增长1.8%。年末互联网用户69154万户,比上年增长22.8%。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4.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净增加33.1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96.34亿元,增长8.0%,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8.52亿元,增长59.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3.29亿元,下降7.7%,其他投资完成2.06亿元,下降26.4%。在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7.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8.02亿元,比上年增长7%。 2005年全市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增能力和效益主要有:卷烟23.86万箱/年,原煤开采91.2万吨/年,输电线路长度185公里,变电设备能力266.5万千伏安,水泥10万吨/年,新建公路1450公里,改建公路402公里,有效灌溉面积6.1万亩,新增中学生席位2.81万个,建筑面积15.99万平方米,新增小学生席位0.56万个,建筑面积1.94万平方米,新增医院病床340张。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2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8%。从城乡市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4.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占零售总额的52.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占零售总额的47.3%。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总额103.08亿元,比上年增长6.3%;餐饮业完成零售额18.79亿元,比上年增长73.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商品销售情况看,有60%的商品类别零售额保持增长,其中中西药品类比上年增长64.8%,化妆品类比上年增长24.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增长64.5%,体育、娱乐用品类比上年增长26.9%,石油及制品类比上年增长54.6%。吃穿用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和商品销售中,吃的商品比上年增长298.2%,穿的商品比上年增长64.4%,用的商品比上年增长35.1%。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有所下降。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03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5.5%。其中进口额15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出口额449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0.5%。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1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1.3%。全年引进市外资金实际到位67亿元,比上年增长67.5%。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人数3170人次,创汇53.9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3.9%和182.9%。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23.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5.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9%和83.3%。旅游总收入15.15亿元,比上年增长54.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素质教育得到加强。普通高等学院招生5670人,在校生13573人,毕业生2586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5492人,在校生16148人,毕业生3657人;普通高中招生36401人,在校生94569人,毕业生22569人;普通初中招生138065人,在校生403512人,毕业生129883人;普通小学招生137359人,在校生828593人,毕业生13991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49282人;全市特殊教育招生339人,在校生2429人,毕业生159人。科技体改革逐步深化,科技工作不断发展。全年安排科技三项费250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安排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250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实施科技项目69项。生产力促进中心体制改革得到深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2005年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 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2005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进一步巩固,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3.2万人,比上年增长14.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3.9万人,比上年下降2.8%;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8.1万人,比上年增长6.0%。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城乡各级办福利院、敬老院209个,有床位3967张,年末收养人员2139人;已建立城镇社区服务中心27个,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098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105184人,其中: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65854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39330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扶对象20512人。全年共接受社会捐赠现金16万元,捐赠物资衣被6.99万元。 注:1.本公报中所列数据为年快报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均为当年价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部分指标为业务部门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