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南昌經濟概況

來源:《2004年南昌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南昌市統計局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緊緊圍繞“快速發展是前提,協調發展是關鍵,持續發展是目的”的發展思路,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堅持在發展中適應調控,在調控中促進發展,國民經濟快速穩定增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準穩步提高。

 經濟發展

經濟總量

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770.4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9.40億元,增長7.1%;第二產業增加值404.06億元,增長20.5%;第三產業增加值307億元,增長14.5%。
財政總收入突破百億大關。全年全市財政總收入102.06億元,比上年增長23.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2.19億元,比上年增長34.3%,其中,增值稅4.79億元,增長3.4%;營業稅17.22億元,增長44.8%。全年地方財政支出52.23億元,比上年增長31.9%。
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規模適度增長。2004年,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0億元,比上年增長48.9%。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22.72億元,增長55.3%。
投資結構繼續改善。在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中,建設和改造投資237.54億元,比上年增長60.7%;房地產投資85.18億元,增長41.9%。從產業投向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01億元,增長121.5%;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01.98億元,增長86.4%,其中工業投資增勢強勁,完成投資100.64億元,增長85.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219.73億元,增長43.9%。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為0.3:31.6:68.1。從投資主體看,民間投資日趨活躍。2004年,國有經濟投資137.83億元,占全市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2.7%;外商及港澳臺投資43.11億元,比重為13.4%;非國有投資184.89億元,比重為57.3%。

價 格

物價上漲結構性特徵明顯。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比上年上升3.2%。在消費價格八大類構成中,食品類價格漲幅最高,上漲7.1%,居住類價格上漲5.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2.7%,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0.6%,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1.9%。其餘三類價格均比上年下降,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下降5.6%,衣著類價格下降1.3%,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2.5%。

農 業

農業生產在政策推動下快速增長。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99.11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種植業產值40.69億元,增長15.6%;畜牧業產值33.32億元,增長0.5%;漁業產值22.24億元,增長8.3%。

糧食生產大幅增長。糧食直補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全面落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2.78萬公頃,比上年增長20.7%;糧食總產量188.90萬噸,增長39.4%。 經濟作物種植結構不斷調整。全年油料產量7.34萬噸,比上年增長6.4%,其中:花生3.85萬噸,增長9.8%;油菜籽3.08萬噸,增長3.1%。苗木、果樹等經濟林發展加快。全年茶葉產量822噸,增長8.4%;水果產量1.30萬噸,增長25.3%。 畜牧、水產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年肉類總產量23.04萬噸,比上年增長0.4%;生豬出欄227.50萬頭,增長1.9%;生豬存欄177.08萬頭,增長0.9%;家禽出籠3249.28萬隻,下降5.5%;牛、羊、兔出售和自宰頭數分別增長16.6%、52.6%和8.5%。全年水產品產量27.28萬噸,比上年增長5.7%,其中特種水產8.96萬噸,增長14.8%。

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年末全市農業機械化總動力達 174.41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1.3%,其中,農用排灌動力機械51.17萬千瓦,增長25.3%;聯合收割機械737台,增長70.2%;農用運輸車0.9 萬輛,增長10.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2.48 萬噸,增長11.2%;農村用電量5.39億千瓦時,增長3.5%。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96千公頃,加固病險水庫63座,興建“小山塘”、“小門塘”1000座,完成退田還湖工程43座。年末有效灌溉面積18.99萬公頃,占耕地面積的91.4%。

工 業

工業經濟實現三年翻番目標。在全力打造現代製造業重要基地政策措施的推動下,全市工業經濟克服了要素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響,繼續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完成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利稅三大指標三年翻番的艱巨任務。200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78.24億元,比上年增長29.6%;實現銷售收入566.20億元,增長35.6%;實現利稅72.28億元,增長24.5%。

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達99.9%。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61.04%,比上年提高16.3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1.19億元,比上年增長39.0%;實現稅金41.09億元,增長15.4%。工業結構進一步改善。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新產品產值79.31億元,比上年增長7.8%,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14.6%。主要產品產量大幅增長。原材料工業產品中,水泥增長1.3倍,鋼增長7.4%;輕工業產品中,飲料酒增長4.6%,捲煙增長2.4%,紗增長25.4%,服裝增長53.1%;在機電產品及耐用消費品中,汽車增長17.5%,彩色電視機增長14.2%,交流電動機增長55.5%,金屬切削機床增長18.1%;支農產品生產中,大中型拖拉機增長63.8%。縣區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縣區工業增加值58.79億元,比上年增長92.6%,高於全市工業平均增幅63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接近1/3,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9.8%。全市12個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工業增加值58.34億元,比上年增長41.3%,增速比規模工業平均水準快11.7個百分點。

建 築業

建築業快速增長。2004年,全市建築企業完成施工產值179.28億元,比上年增長51.8%;施工面積1859萬平方米,增長6.0%;竣工面積785萬平方米,增長49.7%。建築企業效益繼續提高,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人均9萬元,比上年提高12.0%。

金 融 業

金融業對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至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316.13 億元,當年新增 181.71 億元,其中企業存款餘額511.23億元,新增60.59億元。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873.07億元,當年新增138.85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129.33億元,占新增貸款的93.1%。基建和技改貸款兩項新增93.76億元,比上年多增37.16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67.5%,比上年高30.8個百分點。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餘額80.73億元,新增26.08億元。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3120.34億元,現金支出3011.29億元,收支相抵,貨幣淨回籠109.04億元,比上年增加14.51億元。

國內商業

消費品流通市場繁榮活躍。全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4.88 億元,比上年增長16.8 %,其中城市199.64億元,增長17.2%,農村35.24億元,增長14.4%。吃的商品零售額22.56 億元,增長6.0%;穿的商品零售額20.21億元,增長9.1 %;用的商品零售額172.48億元,增長6.9%。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15.25億元,增長16.2 %;餐飲業18.95 億元,增長24.2 %;其他行業0.67億元,增長8.8 %。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全年限額以上企業中,汽車零售量1.34萬輛,比上年增長26.8%,其中轎車0.96萬輛,增長41.4%;移動電話30.44萬部,增長2.5倍;微型電腦1.28萬部,增長61.5%;家用電冰箱7.92萬台,增長32.2 %;洗衣機6.24萬台,增長18.7 %。商品市場集聚能力增強。至年末,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場288個,其中超億元市場27家,實現成交額255.79億元,比上年增長9.5%;十億元以上市場5家,實現成交額199.62億元,增長10.5%。
對外貿易

外貿出口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全市海關進出口總額為16.5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7 %,其中出口10.75億美元,增長7.0 %;進口5.84億美元,增長73.4 %。

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規模繼續擴大。全年協議合同外資10.47億美元,增長42.4 %;實際利用外資7.30億美元,增長25.2 %。實際利用內資185.44億元,增長37.5%。

旅遊

旅遊業快速發展。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592.6萬人次,增長15.4 %,實現旅遊總收入39.2億元,增長14.3 %。2004年我市成功申報“梅嶺——滕王閣”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香園“都市候鳥”載入上海基尼斯記錄。

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業不斷擴大。全年完成貨物運輸總量4195.47萬噸,比上年增長6.9%。其中,鐵路運輸364.62萬噸,增長3.4%;公路運輸3624萬噸,增長6.7%;水路運輸205.1萬噸,增長17.9%;民用航空運輸1.75萬噸,增長20.7%。全年完成旅客運輸4945.6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4%。其中,鐵路發送1273.65萬人次,增長17.5%;公路運輸3522萬人次,增長6.2%;水路運輸26.8萬人次,下降17.0%。昌北機場全年共起降航班1.99萬架次,比上年增長13.2%;進出港旅客達到163.38萬人次,增長39.4%,其中出港旅客達81.09萬人次,增長41.6%。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達593.56萬噸,比上年增長13.3%。全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到0.74萬國際標準箱,增長12.1%。

郵電綜合服務能力不斷加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8.40億元,比上年增長16.0%。發送函件4042.56萬件,增長16.2%,發送特快專遞98.71萬件,增長4.8%。電信業務發展繼續加快。國內長途電話業務1.01億次,國際與港澳臺電話業務量45.23萬次。年末全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83.94萬門,新增23.58萬門。長途自動交換機容量7.0萬門,移動通信交換機容量270萬門,固定電話用戶138.0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64.31萬戶,小靈通用戶數已達30.50萬戶。年末全市電話用戶普及率為 29.95部/百人,其中市區43.89部/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