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簡稱黔、貴。北鄰四川,南接廣西,東界湖南,西連雲南,位於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地帶,屬貴州高原的主體部分,系高起於四川盆地、廣西丘陵間的亞熱帶喀斯特化高原,面積17萬多平方千米。地勢由西部海拔2400米以上降到中部1400~1200米和東部的800~500米,呈梯級狀大斜坡,再由中部向南、北傾斜降低。因而烏江、北盤江、清水江、都柳江、漣江等水系由西、中部向北、東、南呈帚狀分流。高原平均海拔雖僅1100米左右,但卻分佈有高達1500~2500米以上的山脈,如北部的大婁山、東北部的武陵山、西部的烏蒙山及橫亙東南部的苗嶺。這些山脈順應新、老地質構造分佈,構成了貴州高原的地形骨架。 貴州人口3556萬,其中少數民族約占31.48%,主要有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壯、瑤、滿、白、土家等族。全省轄4地區,3自治州,2地級市,9縣級市,57縣,11自治縣,3特區。 經過建國50年以來的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貴州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實力迅速增強,基本形成了以本省資源和技術優勢為特色的能源、原材料、機械電子和輕紡工業為主體的國民經濟體系。擁有航太、航空、電子三大基地以及電解鋁、鋼鐵、鐵合金、磨料磨具、儀器儀錶、輪胎、氮肥、磷礦石及磷肥、名煙名酒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貴州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貴昆、湘黔、川黔、黔桂、南昆五條鐵路幹線縱橫貫通全省,鐵路電氣化水準居全國先進行列。公路通車里程達3.3萬公里,有5條國道和30條省級幹線,已建成開通貴陽至黃果樹、貴陽至遵義、貴陽至新寨高等級公路。株洲至六盤水鐵路複綫、貴陽至畢節等高等級公路已先後開工建設。具有現代化水準的貴陽龍洞堡機場已於1997年5月正式通航、每週有近200個航班飛往全國31個大中城市和香港、曼谷…。郵電通信迅速發展,初步建成了一個綜合利用光纜、衛星、數位微波等先進技術的現代化通信傳輸網,全省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總容量已達到15l.5萬門。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更好、更快地引進外資,省政府在98年元月出臺了《貴州省進一步放寬政策改善投資環境的若干規定》,為海內外投資客商在貴州進行投資貿易提供了更為優惠的政策和有利條件。 2005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實現1256.6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2.14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606.43億元,增長12.2%;第三產業增加值398.1億元,增長13.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39.34億元,增長21%;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28.35億元,增長23.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9.6%。總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情況比預期的要好,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經濟運行品質和效益穩定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