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概況   

【自然地理】

 

佛山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西接肇慶,南連珠海,北通清遠,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四季常綠。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22.1°C,降雨量1600-2000毫米。自然資源主要有陶土、岩石、玻璃砂、稀有金屬和塘魚、水稻、甘蔗及品種繁多的水果、花卉等。

 

佛山毗鄰廣州,從而使佛山能充分接受廣州的輻射和帶動,與廣州共用交通網絡資源、金融資本資源、人才資源和資訊資源,實現產業聯動和功能互補,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城市化進程,構建“廣佛都市圈”。

 

【人口就業】

 

佛山現為地級城市,轄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三水區、高明區五個區,總面積3848.49平方公里,目前市區(即禪城區)面積153.69平方公里;全市戶籍人口338.98萬人,常住人口560多萬,目前市區(即禪城區)80.08萬人,是著名的僑鄉。

 

佛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早在明清時代已被列為全國‘四大名鎮’之一,歷來商賈雲集,物流暢順;佛山也是著名僑鄉,祖籍佛山的華僑和港澳同胞達130多萬人,其中港澳同胞60多萬人。

 

【經濟發展】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在堅持“兩手抓”的同時,緊扣發展主題,較好地克服了非典的不利影響,積極推進各項改革措施,營造良好的投資、消費、出口環境,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進一步擴大內需、出口和利用外資,各項工作全面推進,全市國民經濟總體上呈現穩步、快速的增長態勢。

 

——經濟總量持續快速增長。2004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653.7億元,比上年增長16.3%,為1997年以來的最高增幅。三次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8%,第二產業增長20.5%,第三產業增長12.0%,一、二、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1.4%、68.8%和29.8%,其中工業對GDP的貢獻率達65.8%,拉動全市GDP增長10.6個百分點,對全市的經濟增長起到關鍵作用。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今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各級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主題,切實加強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化解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不利因素,確保農業經濟穩步發展。預計全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7.89億元,增長4.1%,其中,農業產值52.52億元,增長6.5%;林業產值0.31億元,增長5.1%;牧業產值31.27億元,增長3.5%;漁業產值63.79億元,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入6603元,增長5.0%。

 

——工業生產高速增長。據快報資料顯示,全市全部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3297.25億元,比上年增長23.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2579.12億元,增長26.0%。工業生產運行的主要特點:一是工業生產高位運行,對國民經濟推動作用增強。今年以來,從3月份開始,全市規模以上企業(以下口徑相同)工業總產值逐月累計增幅均保持在23.0%以上,創下了1998年以來的同期最好水準。除5-6月份因“非典”的影響而有所減緩外,其餘月份累計增幅都在25.2%以上,有力地拉動了全市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二是主要行業、主要產品增勢強勁。在全市33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比上年增長的有27個行業,占81.8%。其中,增幅超過20%的行業有18個。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非金屬礦物製品、金屬製品、塑膠製品等四大行業共完成產值1239.45億元,增幅達31.2%,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61.6%。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壓延加工、專用及通用設備製造等原材料、裝備製造類行業增幅也在40%以上。在主要產品產量中,空調增86.2%、電冰箱增92.1%、微波爐增52.2%、彩色顯像管增44.2%、變壓器增33.9%、鋁材增35.8%、牆地磚增23.9%、塑膠製品增23.2%、油漆增38.8%、醬油增34.7%。三是民營企業成為全年工業增長的最亮點。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251、20億元,同比增長33.9%,高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幅7.9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為60.8%。四是大型骨幹企業拉動作用大。在全市25個產值超10億元的工業企業中,增幅超過30%的有10個企業。美的、格蘭仕、順達電腦廠、科龍、普立華、志高空調等六大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554.27億元,增幅高達38.7%,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三分之一。五是工業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出口產值748.86億元,比上年增長29.1%,增幅比工業總產值高3.1個百分點。工業出口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9.0%。

 

——投資增勢強勁。今年以來,在產業投資快速增長以及大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等多種因素作用下,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據快報資料顯示,全市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22.51億元,同比增長45.5%。其中,縣及縣以上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69.86億元,更新改造投資完成38.77億元,分別增長76.4%和35.6%;農村單位投資完成194.84億元,增長86.2%;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87.83億元,增長7.6%。主要特點:一是產業投資快速增長。全市產業投資完成403.15億元,增長50.6%。其中:第二產業投資在製造業、電力等投資拉動下,完成投資190.49億元,同比增長92.1%;第三產業投資在交通運輸、資訊傳輸、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文化體育等行業投資拉動下完成211.71億元,增長26.4%。二是投資專案資金到位情況良好。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合計463.36億元,同比增長45.6%,其中國家預算內資金0.67億元,下降80.6%;國內貸款78.57億元,增長58.4%;債券0.29億元,增長3.6%;利用外資23.67億元,增長3.9%。自籌資金242.83億元,增長63.7%;其他資金(主要包括私人建房資金和房地產企業售房定金及預付款)117.25億元,增長25.0%。

 

——市場銷售平穩增長。隨著居民收入水準的逐步提高,以汽車、住房、電子通訊等為代表的新型消費增長較快,有效刺激了消費市場的發展。全市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3.19億元,比上年增長12.7%。消費品市場運行特點:一是城鄉消費品市場同步發展。隨著我市區劃調整的力度加大,城鄉一體化步伐進一步加快,促進了農村消費品市場興旺,形成了城鄉消費品市場同步發展局面。全市城、鄉消費品零售額分別為273.51億元和199.67億元,比上年增長分別為12.8%和12.6%。二是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高速增長,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為107.61億元,同比增長31.2%。三是主要商品零售大幅增長。從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分類看,增幅達30%以上的有化妝品增長95.2%、食品飲料增長68.7%、文化辦公用品增長64.8%、日用品增長54.4%、通訊器材增長49.4%、穿著類增長30.6%、石油類增長30.2%等,同時,增幅較大的有汽車增長26.9%、體育娛樂用品增長21.7%、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增長18.9%、藥品類增長17.8%。

 

——居民收入穩步提高,物價小幅上升。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827.20元,比上年增長9.2%,人均消費性支出11264.88元,增長3.0%。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比上年上漲0.6%。

 

——外貿出口增長加快,利用外資進一步擴大。今年以來,我市各外貿企業克服非典帶來的不利因素,大力推進出口主體多元化和出口管道的多樣化,充分挖掘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和重點市場的出口潛力,全市外貿出口完成出口總值102.3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6%,增幅同比提高5.5個百分點。利用外資繼續擴大,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2.4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7%,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2.2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6%。

 

——財政金融形勢良好,存、貸款同步加快增長。據快報資料顯示,全年全市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5.44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949.55億元,比年初增長22.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783.99億元,比年初增長16.2%,金融機構貸款餘額1972.14億元,比年初增長24.0%。

 

【現代工業】

 

佛山產業具有一定基礎,第二產業已成為佛山的主體產業,目前已形成了以家用電器、光機電一體化、電子資訊及裝備製造、陶瓷及其它建材、紡織服裝、金屬材料加工與製品、塑膠製品、化工及醫藥、食品飲料、家居用品製造等優勢行業為主體的發展格局。廣東美的、格蘭仕、科龍、北電通信、健力寶及佛山普立華、佛山塑膠、陶瓷、照明、華新包裝、杜邦鴻基、鷹牌陶瓷、東鵬陶瓷、海天調味、順達電腦、溢達紡織等大型企業(集團)擁有雄厚的經濟和技術實力,在國內同行中保持領先地位。目前,全市有中國名牌產品15個、中國馳名商標7個、廣東省名牌產品69個、廣東省著名商標52個,中國企業500強有7家、廣東工業50強有4家。2002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2703.88億元,比上年增長15.9%。

 

高新技術產業迅速成長。初步形成以電子資訊、數碼光學、環保家電和設備、生物工程、新材料等行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群。截止2002年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161家,其中全國火炬計畫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4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605.9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2.4%。

 

 


返回